2)第69章间隙_将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几位宰辅批复过的文件,被堆叠在矮桌之上,由这几个宦官代新帝参知政事。

  这些宦官并没有任何参与政事的权力,仅仅只有“参知”之权,他们知会之后,会回到宫里转呈天子,好让新帝粗略知会政务。

  这是萧太后想出来的办法,也算是可以勉强限制一些政事堂的权力,毕竟四大辅臣之中有两个人在政事堂坐班,大都统王象跟肃王不可能一直呆在政事堂,语气这朝中诸事,几乎统统落在了政事堂手里。

  而赵显跟王象的作用,最多也就是对政事堂决定了事情,提出反对。

  李宴清伏案半晌,从奏章堆里择出一份,犹豫了片刻,转头对着陈静之问道:“陈相,榕城府春旱,知府上书要一百八十万两银子赈灾,您看?”

  “榕城春旱?”

  陈静之停下手里的毛笔,思索了片刻,随即挥了挥手:“如果老夫记得不错,这榕城去年也报了春旱,榕城知府是谁?”

  李宴清皱眉道:“去年是高老的学生李椹在知榕城府,不过去年秋察,李椹已经入了京,今年这榕城的知府叫王思成,出身来历下官一时半会还真想不起来了。”

  “王思成是成康三年的进士。”

  一旁的高明玉淡然开口:“也是老夫的学生。”

  这位高老大人入阁之前,足足做了十余年礼部尚书,又做了四届座师,乃是货真价实的桃李满天下。

  陈静之闻言笑了笑:“既如此,这奏章就给他批了,送户部安排赈灾事项吧,毕竟生民性命要紧。”

  坐在角落一直不说话的杨吉,突然抬头深深的看了陈静之一眼,微微皱眉。

  政事堂里头,像这种陈静之一言而决的情况已经有好些年头的,以前的杨吉已经习以为常,但是不知为何,如今的他竟然觉得有一丝不快。

  你们便丝毫不问一问本相?

  老态龙钟的侍中高明玉,恰好看到了杨吉的表情,他摇了摇头从座椅上起身,走到陈静之面前,拱手道:“首魁大人,老夫身子不适,今日告个假。”

  “老大人怎么了?”陈静之再次停下手中毛笔,抬头关切。

  “无碍,就是年纪大了,有些困乏,想回府歇一歇。”

  陈静之看了高明玉一眼,摇头叹了口气,起身拉着高明玉的衣袖,两个头发花白的老头携手走到政事堂门口,边走边说:“失了辅臣之位,老大人可是觉得意兴阑珊?”

  高明玉抖了抖花白的眉毛,摇头道:“初时确实有些失意之处,后来细细一想,老夫已是年过古稀之人,黄土埋到了脖颈上了。再去争这个辅臣的位置,的确不太妥当,先帝何等英明?他亲自立下的安排,自然是不会错的。”

  高明玉叹息道:“只是这心思一起一落之间,老夫争胜之心也就淡了,转念一想自己早已经到了告老致仕的年纪,种种念头之下,这政事堂也就愈发呆不下去了。”

  陈静之面色严肃,停步整了整衣冠,对着高明玉躬身行礼:“老大人是我的前辈,登堂也比我要早上许多年,早年不是老大人相让,陈静之岂能坐到这首魁的位置上,如今见老大人这般模样,陈静之心有戚戚焉。”

  当时陈静之发迹入政事堂的时候,高明玉已经为相近十年了,按照政事堂先来后到的规矩,如果高明玉不让步,陈静之要坐到这个政事堂首魁的位置,只怕还要熬上许多年时间。

  “你莫要说这些好话。”

  高老大人没好气的说道:“当年你帮着先帝把赵长恭赶出了临安城,圣眷正隆,老夫要是拦你的路,恐怕早就被陛下一脚踢回老家养老去了,又岂能再做这十余年的宰辅?”

  两个老头说话的功夫,已经走到了宫门小门之处,高明玉对着陈静之拱了拱手:“陈相莫要再送了,老夫不过歇息几日,说不定过几日想明白了,还要回政事堂叨扰陈相。”

  陈静之还礼:“晚辈欢迎之至。”

  “当心杨吉,此人心术不正,早年被你压着他不敢说话,如今他跟你一样同为辅臣,未必会服你。”

  高明玉说完这句话,洒然而去。

  陈静之站在原地默然无语,他知道,这位政事堂的老前辈,恐怕会渐渐退出朝堂了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