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203章策略_北雄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威临宇内才只一载,今修明政治,安抚民心,休养生息,臣等皆感佩莫名,同心辅佐,不敢有一丝怠慢。

  可战事之上,臣还请陛下慎重行事,高句丽窃有辽东,连接海外,伐之不易,再有突厥窥伺于侧,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,急切之间哪能有所建树?臣以为应缓图之。

  臣等忧虑之处实不在于战事之成败,而在于陛下之心意。

  陛下自登位以来,轻重缓急皆分的清清楚楚,唯辽东之事乃陛下之心结,更屡次提及高句丽如何如何,臣等所虑者便在于此,唯恐陛下不能忍耐……

  以如今之情形,应付突厥,吐蕃已是勉强,若再兴兵于辽东,怕是要重蹈前隋之覆辙矣,陛下向来英明,怎会在此事上如此糊涂?”

  本来苏亶和尉迟信也都有话说,不过听温彦博这么一说,就都缩起了脑袋,他们觉着温彦博言辞太过于激烈,怕是要惹恼了至尊,嗯,陛下。

  唐典已经修订完成,对于君臣礼仪有了明确的规定,至尊的称呼明令废止,书面上以天子,圣上等称呼,口头上则以陛下,万岁代之。

  这显然是李破的意思,至尊听着总有点唯我独尊的意味,让他时常想起武林至尊什么的,觉着不很庄重。

  陛下就听着顺耳许多,跟虞世南,颜师古等人问了问,陛下这个称呼的由来,应该是起于东周之时。

  后来君王沿用,到了汉时有所普及,但很多时候陛下这个词指的不是皇帝本人,而是为皇帝传送诏书的人,大部分都是宦官。

  他们居于御前台阶之下,所以才有了陛下之称,陛指的就是台阶之意,台阶之下站着的人可不就是这些人吗?

  只不过后来混用,臣下们称呼天子为陛下也不算什么事了。

  比如说前秦时,荆轲刺秦中便有记述,秦舞阳奉地图匣,以此进至陛下之语,这里的陛下指的就是嬴政随侍之人,而非秦王本人。

  而秦始皇本纪中又有记述,“今陛下兴义兵,诛残贼,平定天下,海内为郡县,法令由一统,自上古以来不常有,五帝所不及。”

  这里面陛下就指的是秦始皇本人了。

  后来汉末的蔡邕也解释过,“谓之陛下者,群臣与天子言,不敢指斥天子,故呼陛下者而告之,因卑达尊之意也。”

  很清楚的说明了陛下这个词的由来。

  魏晋之后,鲜卑,匈奴等当政,大家便叫起了至尊,其实也没什么独创性,还是沿用秦汉对君王的称呼,只不过那会不太常用而已。

  鲜卑人则给发扬光大了,现在唐典一定,先改口的自然是朝臣,只是习惯使然,想让大家彻底改过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。

  这看上去是一件小事,却也可以说是恢复汉礼的一个明确信号……

  鲜卑的影响力在大唐开国之初还有很多残留,唐典中都一一进行摒弃,对于皇帝的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