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869章书院(二)_北雄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军在接收了降军之后,该走的走该留的留,也没闹出什么兵变。

  所有的迹象都表明,新皇并不像以前谣传的那样狞恶,好像还颇为仁慈,于是官民之心渐安,慢慢恢复了平常的生活。

  只是辞旧迎新之际,朝堂上的变动一直在持续当中,新的政治军事集团正在融入旧的体系当中,同时也在改变着长安旧有的格局。

  在秋天里郡县时有反叛,一些城池也还在固守,守臣们因为各种原因不愿降顺,所以战争一直在延续,一直到了冬天,大家就都消停了下来。

  腊月初九,蜀中大捷的消息姗姗来迟。

  正如李破所料,像剑门关这样的天下名关的失陷多数都是非战之罪。

  锦官城中先就起了变乱,本来在听闻柴绍已与梁军罢战,并来信劝慰之下,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终是向李孝恭低了头,愿意遵令行事。

  可李孝恭之子,益州长史李崇义为人挑拨,率人在刘弘基回去通州的路上欲将其围杀于道途。

  可刘弘基敢来见李孝恭,准备的是相当充分的,别说是离开了锦官城,便是在锦官城中,他也不信有人能杀得了他。

  于是李崇义便糟了,本想来杀人,可却被人给围了。

  捉住李崇义后,刘弘基自然大怒,以为李孝恭不讲信用,欲置他于死地,可还犹豫着是不是李崇义因私怨才想来杀他。

  可李崇义自以为是赵郡王世子,刘弘基不敢杀他,所以破口大骂,一口一个盗马贼,一口一个贱家子,终于惹的刘弘基火起,一刀斩杀了李崇义。

  至此不管是不是李孝恭的意思,刘弘基都没有了退路,率人迅速回到通州,举兵而起,欲要杀去益州,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李孝恭也宰了算了。

  这显然是个偶然事件,但以当时之局面,没有李崇义,也必有刘崇义来兴风作浪,大厦将倾之下,纷乱乃是必然的结果。

  李崇义为刘弘基所杀,消息不久便传回了锦官城,不说李孝恭如何,益州刺史黄君汉等闻讯,尽都大惊,纷纷劝郡王整军备战。

  在这种乱纷纷的时节,消息传的比平时快了数倍,很快便到了绵州刺史,右领军将军窦诞的耳朵里。

  如今窦驸马的注意力都在剑门,剑门关前大军压境,守住了就还能喘息一阵,守不住的话他这绵州顷刻之间也便要易主了。

  窦诞这些年可是长进不少了,随军征薛举立下了些战功,随军入蜀后,先为梁州都督,只因他对李孝恭的策略说了些酸话,又跟着刘弘基,柴绍等人图谋大权,为李孝恭所不喜。

  终于以窦诞与汉中花头蛮作战不力为由,将其调回蜀中行台做了个刑部侍郎,后来还是京师有人帮着窦诞说话,才又转任绵州刺史。

  绵州位于剑门侧后,与剑门唇齿相依,剑门一旦有了战事,绵州就要供应粮草,派遣援军等予剑门,还要防备敌人从阴平小道溜过来偷袭,算是剑门守备的延伸。

  自西京陷落的消息传到蜀中,窦诞心情之沮丧那就不用说了,他的家眷都在长安,这下算是把尾巴交到那个卑鄙小人的手里了……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